猪纹陶钵:河姆渡的小野猪驯养体验

余姚

姓名:猪纹陶钵

时代:新石器时期• 河姆渡文化(距今7000 年-5500 年)

家乡:余姚河姆渡

余姚隶属于浙江宁波市,在河姆渡镇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。

这是一件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黑陶钵。河姆渡遗址位于余姚河姆渡,是一处保存良好、文化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期遗址,河姆渡文化因此而得名。除了河姆渡遗址,迄今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还有童家岙遗址、田螺山遗址等五十余处,均分布在钱塘江南岸的宁(波)绍(兴)平原和舟山群岛。

什么是新石器时期?

我们把历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。史前时期指的是没有确切历史记载的历史阶段,其阶段内包括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。这是考古学家提出来的一个时间区段概念。

新石器时期与旧石器时期的区别

新石器: 旧石器:
距今约1万年~距今约5000至2000年不等 距今约300万年~距今约1万年
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
以农业、畜牧业为 以采集、狩猎为主

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史前先民已经开始用黏土烧制各种陶器,这些陶器大多是用作炊煮或盛装食物用的实用器,并有不同种类的花纹装饰。这件猪纹陶钵就是典型的代表。

钵的两侧外壁上以写实的手法刻出了一只小猪的图案:四足蹒跚而行,头向前垂,双目圆睁,似乎正在寻觅食物。整体图案相当协调,线条流畅。这只小猪的鬃毛较长,吻部较长,介于家猪和野猪之间,可能正处于野猪向家猪驯化的过程中。

1 2 3 4
  • 1鬃毛

    鬃毛簇立。

  • 2纹饰

    身刻圆圈纹和叶纹。

  • 3吻部

    突出的长嘴巴,与家猪不同。

  • 4腹部

    长条形的腹部微微发鼓——微胖,萌萌哒!

在新石器时期以前人们多以采集、狩猎的方式获取食物,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,人类逐渐开始对动植物的驯化, 家畜的饲养也随之得以发展, 稳定的食物来源大大改善了史前人类的生活质量。

农具:骨耜

建筑:干栏式建筑

河姆渡人的食物:橡子、栗子、菱角、稻谷等

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中,猪的形象和猪的内涵也逐渐变化,它 成为财富的象征。来观察一下汉字“家”的演变,你发现了什么秘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