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鸠杖:听越人讲“断发文身”的故事

柯桥

姓名:青铜鸠杖

时代:春秋(公元前770 年- 公元前476 年)我有2500 多岁啦!

家乡:绍兴柯桥区漓渚镇

我家在浙江省中北部,是春秋时越国的国都。漓渚镇是鉴湖水系的源头,相传越王勾践曾在漓渚的兰渚山下种满兰花。兰花也是我们绍兴的市花哦~ !

这件宝藏是绍兴柯桥漓渚镇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杖,因杖首顶端立一鸠鸟,被称为“鸠杖”, 是象征身份与地位的权杖。

鸠杖是什么?

汉代时鸠杖是授予老者的“尊老杖”。而早于汉代的春秋鸠杖是否有尊老的含义尚不能确定,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代表着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。根据《后汉书》中“鸠者不噎之鸟也,欲老人不噎”的解释,鸠杖的鸠鸟装饰是希望老人不会噎住。在汉代,冒犯持有鸠杖的老年人会受到很重的处罚。

这件宝藏由杖首、杖身和杖镦三部分组成。

杖首:

是杖的顶端,立着一只小鸟,翘着尾巴,展翅欲飞。

杖身:

经过两千多年,长长的木杖身已经腐朽了。

杖镦:

是杖的底部。靠近杖身的部分雕刻着各种花纹,最底部是一个跪坐的小人。

杖身是木质的已经腐朽了,但你可以在杖首顶端看到那只小鸟,短喙翘尾,展翅欲飞。

你也可以在杖镦底端找到一个跪坐的小人,他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古越人的形象——断发文身。他双目圆睁,头上蓄发至额头前部和头部两侧耳朵处,脑袋后面梳着一个锥形的发髻,一根横穿的笄帮他固定头发。他双手扶膝,身上有各种形状的纹饰,腰间系着一根细带子。

古越人为什么要断发文身呢?

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特征与其地理特征是有一定关系的。因为越人生活在湿热的湖沼河网间,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,他们将额前及两鬓的头发剪短,明显不同于中原人束发戴冠的风俗。他们在全身上下绘满各种纹饰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解释,可能是出于巫术的要求,可能是出于图腾的崇拜。《汉书》上的记载则认为越人近水而居,在全身绘上龙蛇之形的图案,希望能吓跑水中的蛇虫。这种实用性的打扮久而久之变成了越地独特风俗文化的一部分,与当时的中原文化并不相同。

《庄子· 逍遥游》中讲了一个故事:

“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,越人断发文身,无所用之”,其中“资”是买卖,“章”指古人的头冠和帽子,“甫”是当时中原衣物的统称,“适”是前往的意思。

故事是说宋国商人带着华丽的衣帽来到越地贩卖,然而看到越人的形象,商人才发现这些豪华服饰毫无用武之地,一件也卖不出去。现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