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窑青瓷俑:在西晋的外乡访客

萧山

姓名:越窑青瓷俑

时代:西晋(266 年-316 年)

家乡:杭州萧山

我的家乡萧山发现过迄今8000年的跨湖桥遗址,在这个遗址中还出土了最早的独木舟!

这一对宝藏是萧山博物馆收藏的西晋青瓷俑。他们的衣服和面容十分有特色。
 

西晋

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,只维持了51 年,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,西晋的首都是洛阳,东晋首都是建康(今天的南京),东晋与西晋的“东西”是指建康和洛阳的相对位置,洛阳偏西,建康偏东。


“俑”是什么?

中国古代用陶瓷、木、青铜等材质制成的人形小像称为“俑”,用来陪葬,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的兵马俑。

首先来看男性俑, 他一手拿盾,一手拿刀,是一名武士,我们称它为“武士俑”,仔细来看看他的形象吧:

头戴尖顶翻盖帽,帽檐外突,后有系带。

斜襟交领宽袖大袍,交领即衣服在胸前交叉呈“V”型。

右手持环首刀

鼻梁高耸,嘴部为两小孔,唇上阴刻向上卷翘的胡须。

左手持盾

武士的帽子有明显的北方胡人帽的风格,但穿着的衣服却是典型的汉人服饰样式。

胡人是什么人?

“胡”原本是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自称。后来通指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。西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包括匈奴、鲜卑、 等等,由于西晋朝廷动荡,这些游牧部落纷纷内迁,也带来了南北文化的融合。

再来看看仕女俑吧,你注意到了吗?她还怀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婴孩。

卧蚕眉,珠状目,高隆鼻,双耳带有珠状耳饰

右手握扇

身着斜襟交领长袍,袍长及地,覆盖双脚

仕女头挽造型优美、错落有致的发髻。

脸部丰盈,神态自若

左手怀抱头挽双髻的幼儿,幼儿手中还拿着一个瓜棱形的玩具

西晋时汉人的服饰特点

•衣领右衽,衣领以左边压住右边 •衣袖宽大 •衣摆比较长

两件陶瓷俑的身体和头部是中空的,耳部和帽沿处有对称小孔,是为了防止焙烧时炸裂而做的出气孔。西晋瓷俑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,这里远离北方胡人居住地,但却出现少见的胡人形象,可以看到民族间的交融。

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体现着文化交融,这从他们的名称中就可以看出来,比如原产于亚洲西南部的胡萝卜,西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胡瓜,现在被称为黄瓜;你还能想到哪些有“胡”字的东西或词语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