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王时代

top

蟠螭纹铜汤鼎

春秋(前770—前476)通高40.8厘米,口径19.2厘米浙江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

直口,圆肩,球腹,平底。腹壁中段饰以圆涡纹为中心的纹带一周,在圆涡纹上端饰绹纹和细密蟠螭纹环带各一道,下端又饰细密蟠螭纹环带二道,各圆涡纹之间均横饰蟠螭纹。纹带上侧倒饰三角形蝉纹一周,下侧饰勾连云雷纹组成的三角形纹一周。象首形鼎足。环形立耳,作双头蟠螭立体雕塑,方头尖吻,三角形双耳,细圆眼,鳞纹颈。鼎盖作覆舟形,盖顶中心有双头蟠螭形小钮,钮中贯以绞丝纹圆环,中心钮的外围有凤形立钮三个。盖面纹饰从中心钮向外有四重:内层以虚实线相间组成八条交互蟠绕的螭纹,第二层为绹纹和细密蟠螭纹二周,第三层和外层均为细密蟠螭纹组成的纹带。盖内有铭文五行四十四字,肩部与盖同铭,环绕二周。铭文记述了徐国大臣选用良铜铸造此鼎,用它来祭祀上天祖先并对其盟誓,让自己明忧患别耻辱,决心整顿徐人旧俗,以求他日复兴徐国,同时祈愿自己及子子孙孙长命百岁,永保用之。从铭文看,它是来自淮河流域徐国的器物。徐国被吴国灭亡后,许多人流亡越国,带来了中原的文化。